订单全球称王,百度Apollo中庸不平庸
2021-11-17 22:07:18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
采写/陈纪英

在自动驾驶高地上,曾盘踞在制高点上的Waymo,一度似乎不可逾越。

但现在,Waymo被甩下了——11月17日,据百度透露,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的累计订单量,仅Q3就达到了11.5万单。

如果按照订单量月均环比30%增长,萝卜快跑Q4日均订单量将会达到1500单,单季度订单总量有望突破15万单。以此推断,2021年下半年的累计订单将会突破27万单。

这一成绩单,也意味着2021年,Apollo将超越Waymo,自动驾驶订单量全球称王。全球第一异位的表象背后,其实是两条路线之争。

2018年,Waymo风口最盛之时,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,给了 Waymo 1750 亿美元的超高估值。

彼时人们相信,L5级别可量产全自动驾驶汽车,将很快落地——他们显然低估了难度。

两年之后,《金融时报》就爆料称,Waymo的最新估值仅为300 亿美元,相对于 2018 年峰值时期缩水了85%。

Waymo估值的大幅下跌,验证了坚持科学派思维的单车智能模式,尚未解决落地难题——与Waymo不同,看似中庸的百度Apollo,一直坚持“单车智能+车路协同”模式,务实又务远,以更快的落地速度,正在加速弯道赶超。

工程派落地,中庸不平庸

在自动驾驶领域,Waymo一度是YYDS——脱胎于谷歌,技术背景雄厚,手中握有超过1000亿美元现金,估值最高时一度达到1750亿美金。

公开资料显示,2020年,Waymo拥有365辆车,每周订单约为1000-2000单左右,每季度订单大概1.2-2.4万单;到2021年8月车队达到615辆,增长68%,预计Waymo每季度订单量2.02-4.03万单,以此估算,其年度订单量在16万单左右。

根据推测,萝卜快跑2021年下半年的累计订单将会突破27万单,实现对Waymo的赶超。到2025年将萝卜快跑的业务扩展到65个城市,到2030年扩展到100个城市。

其实,在无人车商业化领域,Apollo是后来者。

2020年,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Apollo GO开始陆续在长沙、沧州、北京等地测试路段运营。直到今年5月2日,Apollo GO旗下的中国首批Robotaxi,才正式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营,向公众全面开放。

今年8月,Apollo GO更名为萝卜快跑——更亲切更接地气儿的名字,其实隐藏着百度的野心,要加速推动商业变现进程。

一个月后,百度Apollo开放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新开第5城——上海。

后发先至,实现Waymo订单量的赶超,其实也赖于Apollo的长期路线,相对科学务实。

今年10月,李彦宏曾如此总结两者的路线差异,“百度和特斯拉都是工程派,谷歌旗下的Waymo是科学思维,用科学思维去做,就是一步登天,做到L5再去扩规模,进行商业化”,“知道把难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,知道妥协,知道循序渐进,我认为是工程化思维和科学化思维的主要区别。”

妥协、中庸,本质上不是为了降低要求,恰恰是为了走得更远。

Waymo一步登天的不妥协路线,归根结底是因为低估了L5落地量产的难度。事实上不止Waymo团队,三四年前,市场一度给出Waymo高达1750亿美金的梦幻估值,也是因为相信L5可以快速落地量产。

但越往前走,越知其艰难险阻,目前估值超过 100 亿美金的自动驾驶公司 AuroraCEO Chris Urmson 就曾表示,“完成自动驾驶革命可能要花 3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。”

既然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周期过长,而且研发投资资金极为庞大,那么如果迟迟不考虑、不落实阶段性业化,一方面,“只进不出”,可能会导致后续研发因为资金不足,而难以为继,另一方面,看不到落地化进展,也会打击团队士气。

更为现实更为可行的路径,是“一边攀爬,一边下蛋”。

一方面,阶段化商业探索,带来的营收可以补充弹药粮草,提升资金实力,重金投入研发创新,由此形成良性循环;另一方面,自动驾驶技术的进化迭代,本来就依赖于大量场景的实测,以及海量数据的反哺,而加快商业化,也能积累更多数据和场景,加速技术进步。

和百度同属工程派的特斯拉,其路径已经初步跑通,“市场非常接受,车子大卖,每天无数的人开着特斯拉的车子为他们免费采集各种数据,特斯拉因此有了无人比拟的超大规模的自动驾驶相关数据,所以投资者都认为特斯拉做成无人驾驶的概率更大”,李彦宏认为。

百度Apollo则集纳了Waymo和特斯拉的特点——以终为始全力务远,一直在向L5进发,同时也相当务实,在技术爬坡的过程中,也加快了商业化探索步伐。

多路纵队并进,商业化全面开花

百度Apollo的变现探索,不止针对个人用户的萝卜快跑,大众出行服务、车企服务、针对政务市场的智慧交通等三路商业化纵队,齐头并进。

这一务实选择,也经过了深思熟虑。

早在去年4月,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在内部信中,就初步勾勒了百度Apollo的商业化路线路,“攀登珠峰,沿途下蛋”。

“而持续攀登的过程中,我们选择将合适的产品阶段落地,将智能驾驶技术带来的价值不断释放。”

针对服务大众市场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,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也提出过三步走战略:

第一步,从试验到运营,先行培养用户习惯;

第二步:启动商业化运营。即在具备规模化运营车队的城市,推动Robotaxi(自动驾驶车辆)的商业化试运营;

第三步:扩大规模,实现可循环的商业模式。

目前来看,萝卜快跑正在迈出第二步,迈向第三步。

当然,要大规模实现商业化,其一要保证安全,其二要保证较高性价比。

李彦宏此前曾预测,2025年,Robotaxi的综合服务成本将比人工驾驶更低,当服务订单迈过5000万订单大关时,Robotaxi的成本将降低八成,将低于普通快车的服务均价,也有机会实现常态化盈利。

而据市场研究机构 IHS Markit 发布的《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》预测,2030年,Robotaxi 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1.3 万亿左右,在整个共享出行大盘中占比过半,有望超越网约车规模。

大众出行服务之外,Apollo在汽车智能化领域也可圈可点。

对于汽车厂商来说,自动驾驶已经成为了必走之路——麦肯锡(McKinsey & Co)和彭博新能源经济资讯(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)此前发布的报告预计,2030年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将达到整体销量的50%,电动汽车将占到2/3。

而洞悉且坚信趋势的百度,2017年就推出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。

四年过去,Apollo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,可以提供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,车企可以按需取用。目前,Apollo平台拥有全球生态合作伙伴超过210家,既有特斯拉、蔚来、威马等新玩家,也有本田、吉利等老牌选手,可以助力车企快速实现智能化转型。比如,在Apollo的助攻下,车企的自动驾驶研发周期,将从7年大幅缩短至6个月。

与此同时,Apollo已推出第五代L4级量产无人车(Robotaxi)Apollo Moon,专为无人化打造、可以规模化运营、大幅降低运营成本,成为无人车真正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全新里程碑。目前,Apollo Moon的综合成本价已降至48万元,是行业L4级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。

据李震宇预估,未来3-5年内,Apollo的预计前装量产搭载量有望达到100万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上述两大业务板块并非彼此孤立,而是相辅相成,比如,搭载Apollo的自动驾驶汽车,都可以纳入萝卜快跑平台,为其补充运力,扩容服务能力等等。

百度的智能交通商业版图,也在持续扩容。

在这一领域,百度瞄准的智能交通市场,规模辽阔。据MarketWatch预测,全球智能交通市场到2024年将超过1300亿美元,也吸引了中外巨头集体加注,百度ACE智能交通、腾讯WeCity、阿里ET城市大脑、微软CityNext、亚马逊AWS Wavelength、IBMSmart City等已经陆续入场。

所谓ACE,意为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、Connected Road车路协同、Efficient Mobility高效出行的简称,英文亦有“王牌”之意——百度的势在必得之意昭然若揭。而且,“ACE智能交通引擎”还是行业内唯一“既面向未来,又兼容当下”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。

目前,已有24座城市落地实践了百度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,同比翻三倍,总计签单在第三季度签署的ACE项目中,几乎有一半来自回头客,复购率也代表了客户对方案的高度认可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政策层面亦对智能交通大开绿灯,今年5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、副部长辛国斌明确提及,“要强化试点示范协同,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工作,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和’车城网’平台建设,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测试和应用场景。”

因此,政策鼓励、提前卡位的内外合力之下,百度在智能交通的商业航程才刚刚起步。

三条商业纵队齐头并进,百度已经勾画了相对完善的智能出行商业版图。

Apollo的突围:务实又务远

自动驾驶的风口始终红火,企查查数据显示,中国现存自动驾驶相关企业9550家,2021年前10月,中国新增自动驾驶相关企业1399家,同比增长28.31%。

来者汹汹,但剩(胜)者必然寥寥。

当下,在商业化探索上,务实又务远的Apollo已经跑到了最前头,但自动驾驶的终局尚远,漫长前路的跋涉之中, Apollo靠什么在最终决赛中突围?

第一,全栈技术领先 ,而且技术指标也在各项权威评测中得到了专业验证。

目前,百度Apollo已经取得全球自动驾驶路测的最好成绩。在2019年美国加州DMV自动驾驶脱离报告中,百度Apollo位列全球提交报告的60家公司中的第一名。

在中国,2018、2019、2020连续三年的北京自动驾驶路测报告中,百度Apollo成为在京投入测试车辆最多、测试里程最长的企业,三年累积的测试里程已达201.92万公里,占比超91%,目前Apollo路测里程已在4万公里每天的速度增加。

百度技术领先,就能拿到更多政府许可牌照,得以加速落地业务场景,最终又反哺于技术研发,由此形成正循环。

其次,百度智能出行的业务版图完整,也是国内唯一具备自动驾驶车、路、云、图全栈能力的公司。

相比“单车”智能,“单车智能+车路协同”已经成为了从政府到企业,公认的最可行路径,而百度则全面布局“聪明的车”、“智慧的路”、“智能的云”、“领先的图”四个方面,可以为C端、B端、G端提供全链路、全周期的服务,而且,唯有面面俱到,才能不留死角,找到一体化的最优解。

其三,也得到政府部门认可,权威盖章许可。

据百度Apollo9月底发布的《2021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半年报告》显示,目前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持续成为覆盖城市最多、获取牌照最多、路网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服务商。

目前,百度已经获得测试运营牌照411个,相比去年已经翻了一倍不止。

牌照是自动驾驶进入道路实测的通行证,发放牌照,也意味着自动驾驶水平得到了政府的官方背书,而在后期的多元商业化探索上,就获取了先发优势。

如今,百度自动驾驶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名片,2017年,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,将依托百度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,Apollo被钦点为自动驾驶“国家队”队长。

今年6月,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发推特特意点赞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“Baidu’s fully driverlees Cars”,称其为奔向未来的旅程“Aridetothefuture.cool!”

其四,百度在自动驾驶的商业探索上也是领航者,已经多个领域打造了标杆案例,具备了先发优势、口碑优势,一方面,通过落地案例,全面证明、检验了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,另一方面,也为其持续拓展客户,做大商业版图,开了个好彩头。

以萝卜快跑为例,由于大众出行服务具有极强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——供应服务越充足,服务网络越完善,则用户体验感知越好,规模成本也会反向大幅下行,呈现强者恒强之势,萝卜快跑的先发优势会持续巩固加强。

谁先入场,谁往往能占据主场,谁能看到终局,谁往往能左右大局——成为先行者的Apollo,也许还有望成为终结者之一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