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凡猛冲到店,对面站着王兴张一鸣。采写/万天南编辑/陈纪英从到家到到店,在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牵头下,阿里正在补全本地生活的版图。到家因为涉及到复杂的配送履约,模式更重,门槛也更高,目前只有三家上了牌桌,分别是阿里、美团、京东。抖音一度试水,却灰溜溜退场。今年7月,抖音再度重申,“抖音生活服务聚焦在到店业务上,没有自建外卖的打算”。因此,外卖到家这一仗,蒋凡真正的对手,其实只有王兴一位。但团购...
高德的仗,谷歌已经打过了,并且打赢了。采写/万天南编辑/陈纪英2018年10月,美国版“大众点评”Yelp的大股东,突然公开发难,“Yelp董事会玩忽职守,对于公司的战略及运营失误,错过战略机会,业绩持续低于预期。”大股东当然有理由暴怒——Yelp的市值最高超过百亿美金,当时已经跌去一大半,如今更是不足20亿。打败Yelp的是谷歌地图。在投资Yelp的尝试被拒绝后,谷歌直接在其地图产品上复刻了一个“Yelp”。中国的餐饮商家们,未必知道谷...
时代或许能宽容一个人挣扎的模样,但规则从不同情侥幸的心理。采写/一然编辑/天南失业大半年,辛辛终于看到一条干副业的“出路”,却万万没想到,那竟是一条让她深夜难眠的“歧路”。今年2月,她将原价200多元的历史早教音频课,标价2.99元挂上闲鱼。付款提示音很快响起,但她还没尝到喜悦,就等来一纸诉状——因售卖盗版课被起诉,并面临5万元的索赔。当辛辛把这段经历发到小红书,没想到帖子迅速引发大量共鸣,浏览量超过40万,近千人...
技术自研没有近道。采写/江城子编辑/万天南从快速崛起到两度IPO折戟,这家储能黑马究竟怎么了?据港交所规定,企业递交的招股书有效期为6个月。若未在6个月期限内完成上市聆讯,招股书将自动失效。今天距海辰储能3月25日递交招股书,刚满6个月。在投行人士看来,其招股说明书在没有完成证监会备案和港交所聆讯的情况下失效,说明该上市进程存在重大障碍。在一个高度内卷的红海赛道,仅用五年时间,做到全球第三,估值一度接近300亿...
分众需要对手,新潮独立双赢。采写/江城子编辑/万天南前不久,分众传媒斥资83亿元收购新潮传媒,创下中国户外媒体史上最大并购,震惊整个广告圈。俩公司合并后,新潮会不会像当年聚众传媒一样,被分众“雪藏”?《财经故事荟》分析绝对不会,基于多个因素:双巨头模式成功率更高;而且新潮和分众两个团队的基因和长板不同,互补性较高;更何况梯媒智能化是大势所趋,捷足先登的新潮未来的想象空间很辽阔;据知情人士透露,推动合并的...
基因装弹上膛,监管扣动扳机。采写/万天南编辑/陈纪英基因装弹上膛,监管扣动扳机。快手全资子公司被立案了。 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,已对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涉嫌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》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立案调查。立案的目的,“是为了进一步压实电商平台主体责任,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和中小微商家合法权益,推动直播电商行业提升合规水平。”在通报中,市场监管总局列举了直播电商的种种问题,措辞不可谓不严厉—...
改换门庭操之过急。采写/归去来编辑/陈纪英从父亲手中接班后,娃哈哈集团现任董事长宗馥莉,却准备抛弃父亲一手打造的“娃哈哈”品牌。日前,《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》在网上流传。文件提到,为维护“娃哈哈”品牌使用的合规性,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,更换使用新品牌“娃小宗”。该文件由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签署,后者属于宗馥莉掌控的宏胜系。抛弃娃哈哈品牌,看似出于无奈。据前述文件透露...
隐私更安全和AI更聪明,你只能二选一了?采写/袁榭编辑/天南9月初,估值超过1800亿美金的AI大厂Anthropic,宣布禁止中国公司控制的实体、在海外的分支机构等使用其主要产品Claude系列提供的AI服务。靠“断供”扬名的前后脚,Anthropic还悄悄修改了用户隐私政策:所有Claude产品的个人消费用户必须在9月28日前决定,“是否同意让自己与AI对话、编码等互动数据用于模型训练”。用大白话说,从9月28日起,个人用户和Claude的对话、写码等...
字节“内循环”成就“富二代”红果。采写/焱垚编辑/天南2025年,互联网已经很难再找到一双没看过短剧的眼睛。你可能不会主动点开一部短剧,但肯定刷屏过《闪婚老公竟是亿万富翁》等情节夸张、节奏飞起的剧情;你可能不知道豪门虐恋、战神归来、逆袭重生男女主的名字,但肯定耳闻过“开会暂停,我去接”等这类被短剧带火的网络热梗。据《2025年上半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》披露,截至2025年6月,全国短剧用户达到6.96亿,占网民总数近七...
“市场之广+模式之优+团队之强+政策之好”的多重利好加持下,眼下的山高控股,相当于手中拿了一堆“王炸”。采写/陈纪英编辑/万天南最大的自信就是重仓自己!2022年底,腾讯的股价从700多港元的高点,一路下跌到200港元出头,如今又回升到645港元的高位。三年涨两倍,打磨业务之外,腾讯在这中间做了什么关键动作?答案是大额回购——腾讯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、2024年分别回购了26亿港元、338亿港元、490亿港元、1120亿港元,回购额度...